- 管庆来;位红燕;张智;
电制冷技术为高纯锗探测器提供了便捷且高效的冷却方案,但制冷过程中产生的机械振动导致的颤噪声干扰严重降低了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探测器内部具有高电势差的振动电极间寄生电容的微小变化是形成颤噪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此前研究中,该特定部分的寄生电容未能实现解析表征,同时在确保探测器结构完整性的前提下,其值亦无法通过实验手段进行直接测量。本研究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探测器在正弦振动作用下的内部寄生电容值进行了模拟计算,进而获得振动电容斜率,在该斜率基础上建立了颤噪声的理论计算方法。同时根据颤噪声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两项降噪策略。实验显示,模拟计算结果准确反映了探测器在非共振状态下的颤噪声水平,所提出的降噪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探测器的颤噪声输出。
2025年07期 v.45;No.314 953-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陈雷;李沛玉;靳尚泰;郭佳承;胡守扬;孙鹏飞;宋金兴;智宇;周静;张昀昱;黄声慧;吕学升;梁庆雷;王浩祯;庄晓;张洞明;杨智棋;李笑梅;赵永刚;沈彦;
微结构探测器是目前国际上气体探测器研究的热点,但普通微结构探测器的性能无法满足核保障等研究领域对能量分辨的要求。为此团队自主研制了一种高能量分辨MicroMegas探测器。通过建立测试系统对探测器进行测试,发现其性能不仅取决于探测器本身的制作工艺,还与系统的使用及测试方法紧密相关。为充分发挥探测器性能,需要对气体探测器性能影响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测试与分析,建立数据库,优化测试系统和实验条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55)Fe放射源在Ar+5%iC_4H_(10)的气体下对原子能院制作的MicroMegas进行能量分辨测试,在5.9 ke V能量下获得能量分辨的平均值为11.7%,与目前国际上微结构探测器的最好水平持平。通过优化测试系统和实验条件,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探测器性能,更容易在核保障、核物理与辐射探测领域推广。
2025年07期 v.45;No.314 963-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张璇;黄建微;成建波;缪芸锺;李德红;杨智君;周强;陈尔东;拓飞;
无机闪烁体型探测器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其γ能谱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而产生漂移,这给放射性核素的识别带来了困难;为校正γ能谱仪在不同温度下发生的能谱漂移,提出了一种基于算法而非改变硬件结构的相对峰位校正稳谱方法并进行了验证。在-20℃~50℃环境温度梯度变化条件下,对NaI(Tl)-光电倍增管、LaBr_3(Ce)-光电倍增管和La Br_3(Ce)-SiPM 3种典型类型的γ能谱仪基于~(137)Cs、~(152)Eu和~(133)Ba混合源能谱开展了测量实验,探究其全能峰峰位道址和能量分辨率随环境温度变化的规律。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对-2℃、8℃、18℃、28℃和38℃等温度下各能量的能谱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峰位道址与相应能量在20℃时的峰位道址进行比较,以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在-20℃~50℃范围内,NaI(Tl)-光电倍增管和LaBr_3(Ce)-Si PMγ能谱仪的峰位道址随温度变化存在拐点(20℃和35℃),低于拐点温度时峰位道址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拐点温度时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而LaBr_3(Ce)-光电倍增管γ能谱仪的峰位道址一直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以20℃为参考温度将各温度下的峰位道址进行归一,对于同一种γ能谱仪,各能量点之间的归一化结果基本一致,NaI(Tl)-光电倍增管、LaBr_3(Ce)-光电倍增管和La Br3(Ce)-Si PMγ能谱仪的最大漂移率分别为-25.7%、-10.5%和-7.0%,且均在-20℃处;能量分辨率在不同温度下无明显变化。利用归一化值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对道址进行校正,采用四阶多项式拟合形式实现时,校正后NaI(Tl)-光电倍增管、LaBr_3(Ce)-光电倍增管和LaBr_3(Ce)-Si PMγ能谱仪峰位道址的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3.39%、-0.79%和-1.67%;采用拉格朗日插值形式实现时,校正后峰位道址的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3.31%、-0.86%和-1.65%。两种实现形式的效果无明显差异。该方法可解决无机闪烁体型探测器γ能谱的温度漂移问题,有效降低温度漂移对放射性核素准确识别的影响。
2025年07期 v.45;No.314 970-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陈一飞;邓超;周梁缘;张海燕;王电令;
国内加速器磁铁电源控制模块的开发基本上以Verilog语言和VHDL语言为主,采用顺序文本代码,对语法的要求高,开发周期较长。本文采用NI(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的LabVIEW FPGA开发工具包,以FPGA为控制部件,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磁铁电源控制模块。该模块利用Lab VIEW图形化软件编程,通过调用LabVIEW FPGA工具包中封装的函数来调用底层的Verilog代码,可以直观地体现FPGA编程的并行、数据流设计方法,减轻实际数字设计的负担,从而缩短开发周期。该模块在模拟负载上完成开发和验证,证明了用LabVIEW开发磁铁电源控制模块的可行性。
2025年07期 v.45;No.314 980-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蔡冶;曹勤剑;卫晓峰;赵原;焦岩;刘立业;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是一种新型的放疗技术,具有靶向性强、副作用低等优点。然而,要实现BN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仍然面临着许多技术挑战,尤其是在治疗前要准确估计出各射线组分对患者产生的吸收剂量,并据此来制定治疗计划。BNCT剂量估计主要依赖于剂量计对体模的实验测量以及模拟代码的仿真计算。通过分析BNCT的治疗原理、剂量组分并广泛调研当前的BNCT剂量测量方法和计算方法,探讨BNCT剂量测量和计算方面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调研结果表明,BNCT剂量测量的难点是n-γ混合辐射场中中子剂量和γ射线剂量的甄别技术;剂量计算的难点在于实现快速且高精度的剂量计算。该调研对国内建立BNCT治疗系统以及开展剂量学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2025年07期 v.45;No.314 98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魏岐桉;刘进辉;赵修良;杜俊涛;李明;李哲旭;贺三军;
为减少大角度裂变碎片长径迹运动和电离电子漂移扩散对信号响应时间延长的影响,本文分别以Al、Ti、W作为U_3O_8靶的阻止层,使用Geant4和Garfield++数据包对裂变碎片角度径迹、中子探测效率、电子的漂移扩散特性、中子信号响应时长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阻止层的厚度增加,裂变碎片的空间范围更集中,但是转化效率减小。当阻止层为2 mm的Ti,有较小的运动径迹和较好的探测效率,空间分辨率为2.61 mm;此时中子的探测效率为0.11%,能量沉积平均值为21.64 MeV。选取漂移区电场为800 V/cm,工作气体为80%Ar和20%CF4,电子在探测器中的漂移速度最快,横向扩散最小。通过模拟优化得出的中子电流信号的宽度为15 ns。本工作能有效的减小大角度和粒子的运动径迹长度,减小中子信号的响应时长,可用于如反应堆这种高通量的中子束流监测的场景。
2025年07期 v.45;No.314 999-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董春辉;秦张海;戴世吉;罗培燕;杨西萨;杨芮;乔宝强;赖涛;黄起昌;黎刚;李伟男;
在核辐射探测中,针对输出微电流的探测器,普遍采用美国ADI公司生产的ADA4530芯片搭建跨阻放大电路来进行微电流信号的测量。目前国内暂无ADA4530的国产替代,为解决该芯片的“卡脖子”问题,基于分离的场效应管和常规运算放大芯片搭建I-V跨阻转换电路,实现纯国产器件的弱电流放大电路设计。该电路的输出电压范围在0~10 V之间,经过测试,当反馈电阻为100 GΩ,输入电流为0.1~100 pA时,其线性拟合优度为0.999 98,相对偏差为0.235%,噪声峰峰值为0.057 p A。当反馈电阻为10 GΩ,输入电流为1 p A时,在-10℃~80℃的温度变化范围内,其温漂小于0.042 p A/℃。当反馈电阻为10 GΩ,输入端悬空时,在室温6小时的稳定性测试中,输出漂移小于0.266 2 p A。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07-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付晶;张怀强;张佳俊;张效泳;
核能谱数据获取与分析技术在核科学、环境监测和安全防护等多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能谱获取中核脉冲信号的数字成形方法与参数的选取直接影响系统的性能指标,数字cos成形具有参数调节便捷、成形效果良好等优点,被应用于核脉冲信号的数字化处理中。本研究从单指数、双指数衰减脉冲信号的数学模型出发,推导数字cos成形在Z域下的传递函数与递推公式,并从幅频响应、信噪比、脉冲堆积等方面对cos成形参数的选取与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形参数k的大小影响成形脉冲的幅度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脉冲宽度,成形参数n_s影响cos成形脉冲的峰位及宽度。信噪比随ns增大呈现先增大后降低趋势。输出幅度随n_s增大逐渐增大、带宽与截止频率逐渐降低,数字cos成形测量~(137)Cs的γ能谱时能量分辨率(8.29%)、峰位计数(18 285)情况表现良好,在核脉冲信号数字化处理及核能谱分析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15-1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马鹏;孙宏清;党云博;孙雪杰;
为简化β-γ符合绝对活度测量中β源制备以及活度测量的复杂流程,尤其是针对短寿命核素测量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塑料闪烁体(PS)与Na I(Tl)组成的4πβ(PS)-4πγ符合测量方法,研究设计了一种双层塑闪片夹心结构4πβ源,并采用波形数字化仪直接采集前置放大器数据进行离线处理,从而优化实验流程并缩短测量时间。通过效率外推法测量了~(60)Co的绝对活度,不确定度(k=2)为0.6%。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22-1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2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罗杰;陈志贤;梅兰;林世昌;阳雷;刘顺;文杰;张庆宇;
本文利用CIVA仿真软件,研究核级管道焊缝数字射线检测工艺参数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在γ射线检测方面进行了部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X、γ射线检测,像元尺寸越小,成像质量越高。选用X射线时,提高曝光时间、管电压、管电流可提升成像质量。X射线检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管电压160 k V,管电流5 m A,透照时间38 s,像元尺寸0.08 mm。选用γ射线时,增加曝光时间、降低焦点尺寸和焦距可提升成像质量,但当焦点尺寸过小时,图像有过曝风险。γ射线检测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焦点尺寸1 mm,焦距500 mm,透照时间90 s,像元尺寸0.08 mm。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27-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翁瀚尧;田慧会;杨文洲;
核磁共振(NMR)探测技术能够测得岩土微观结构和孔隙流体分布(T_2谱),但快速扫描采集的信号夹杂着噪声。本文为提高信号质量和反演精度,改进小波阈值算法对NMR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基于tanh(x)构造出新的阈值函数,在小波变化时阈值位置更加平滑和连续,缓解梯度消失问题。同时在阈值中引入收缩因子,根据小波分解层数自适应调整,准确分辨信号或噪声对应小波系数,提升降噪效果。处理模拟及实验信号验证了本文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快速扫描测得的低信噪比NMR信号,反演出高质量谱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34-1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兰兵;潘昕怿;马云帆;于世和;
压水堆核设计软件作为我国自主化核电软件的基础软件之一,在工程应用前需进行充分的验证。本研究采用国际通用基准题,综合运用分离验证和整体验证策略,通过程序对比的方式开展自主化核设计软件包PCM组件和堆芯计算物理模型验证。验证结果表明:PCM组件计算和堆芯计算结果(如,有效增殖系数、组件功率分布、功率峰值)与对比验证程序吻合较好,分离物理模型和组合物理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正确,可用于支撑PCM软件实际工程应用。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42-1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张笑;赵瑞;鲁平周;吴金杰;包俊霞;朱伟峰;李丹;
电离法测量X射线水吸收剂量是最早推荐使用的方法之一,其中水与空气的平均质能吸收系数之比是其中一项关键修正项。根据ICRU 90号报告,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软件EGSnrc,基于BEAMnrc、FLURZnrc和g程序,模拟得到水下2 cm处的水和空气的平均质能吸收系数之比。结果显示,在(100~250)kV X射线范围内,■的结果在1.027~1.088范围内,且随着X射线平均能量以及半值层的增加而增加,模拟结果为后续基于电离法测量X射线水吸收剂量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47-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吕约澎;崔爱军;韩广文;刘秀莹;张立锋;朱志斌;
医用水凝胶电子辐照加速器是一种用于医疗领域的高科技设备,主要用于通过电子束辐照来处理水凝胶材料,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和功能性。电子束流的产生和加速都必须在真空中进行,真空系统作为电子辐照加速器的关键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介绍了医用水凝胶电子辐照加速器真空系统的计算和设计、真空膜选型及分析、实际应用情况等,目前该真空系统运行状态良好,为辐照加速器的调试和水凝胶的制备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55-1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邹俊;罗凤姣;郑波;张波;刘涛;韩思佳;
针对国内测量85Kr探测下限较高的现状,本文通过探测其衰变产生的β射线,设计并优化探测系统的本底和探测效率,实现对85Kr极低放射性浓度的测量。在探测器设计中,采用国产正比计数管作为4π主探测器,辅以铅铜屏蔽,以塑料闪烁体作为反符合探测器。通过Geant4模拟研究正比计数管的探测效率,分析了其尺寸、工作气压对探测下限的影响,提出了优化方案。模拟结果表明,最佳的正比计数管参数为半径30 mm、长度100 mm,并在压强大于1 atm的条件下可有效提高探测效率至92%以上。塑料闪烁体反符合效率达90.29%,铅铜屏蔽厚度优化为外层8 cm、内层2 cm,屏蔽效率达99.5%。根据优化得到的主探测器的探测效率和探测系统的本底,计算出理论探测下限可达16.08 m Bq/m~3,比国内正比计数管的探测下限180 m Bq/m~3降低一个数量级。本研究为开发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85)Kr实时监测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模拟参考和理论依据。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60-1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王飞亮;赵剑锟;曾韬;邱海燕;杜艳军;刘玉娟;吴和喜;李小燕;刘义保;
针对皂化P507-煤油萃取稀土元素La、Ce、Pr、Nd三出口工艺质量浓度快速检测问题,探讨了一种快速γ软测量方法。构建了最短测量时间、La最小可检测质量浓度等计算模型,搭建了静态测试平台,采用混标溶液进行测试验证,研究了测量时间与相对误差、灵敏度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当最短测量时间为20 min时,La最小可检测质量浓度≤2.90 g/L,满足最小可检测浓度要求;四组分灵敏度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对误差仅为-6.74%~2.43%。进一步表明γ射线检测技术在稀土串级萃取过程控制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67-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夏明芳;钟玉琳;朱赞;夏天宇;黄钟;赵发定;
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给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风险,核污染极大地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防止人们长时间暴露于辐射环境或摄入辐射量超标的食物,研制一款低成本、便携式个人辐射剂量仪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研制的便携式个人辐射剂量仪基于模块化设计,由高低电源模块、辐射探测模块、主控模块和显示模块构成。其中,高电压电源模块采用NE555定时器与倍压电路结合的设计方案,结构简单、尺寸小,输出电压可达320 V以上,满足G-M计数管坪区电压的要求。在X/γ射线辐射场中对研制的样机进行了重复性、相对固有误差的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X射线辐射场中,相对固有误差范围为-0.9%~+16%,满足JJG 1009-2016技术规范的要求。本文设计的个人辐射剂量仪布局紧凑,其PCB尺寸仅为108 mm×11 mm,显著提升了仪器的便携性。该研究成果为紧凑型个人辐射仪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73-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王志勇;李海丽;冯存强;张博;马敬;
本文通过分析比对各类液位检测技术原理,确定选用最优的导波雷达测距技术。深入研究导波雷达液位检测原理,针对需求和难点,从结构改进、算法优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形成了适用于脉冲沉淀反应器的专用液位检测系统。通过厂内试验,证明了该液位检测技术的可行性,实现了脉冲沉淀反应器动、静态液位的高精度连续在线测量,提升了后处理厂放射性液位检测水平,为实现后处理厂的全自动化运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79-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周进;杜金洪;张根;姚振宇;
本文以某城市放射性废物暂存库退役工程为研究对象,描述了Brokk机器人在放射性废物暂存库退役的特殊环境中作业的必要性,详细介绍了Brokk机器人在暂存库退役中的作业环境的改造、作业方法、作业流程以及作业前防污和完工后去污工作,为使用Brokk机器人来辅助完成退役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工程范例,对推动机器人技术在放射性废物处理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86-10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6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黄裕雯;付文勇;
氚作为一种放射性核素,能自发衰变产生β射线,会被人体吸入从而产生内照射的危害。含氚废物会以液态或气态的形式被排放至水体或大气中,目前在核电厂或核设施周围需要对环境中的氚进行监测,从而保障环境、群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本文基于Geant4软件建立正比计数器的蒙特卡罗模型,通过改变阳极丝半径、压力以及正比计数器腔体内气体的压强,模拟氚衰变产生的β粒子进入雪崩区域的概率,从而得出在三个参数值下探测器对氚测量的普遍规律以及最佳的测量优化方案。
2025年07期 v.45;No.314 1091-10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张伟超;张俊龙;孟祥达;曲晓锐;王琪;
本课题依据国产陶瓷电熔炉相关工艺设置,搭建了与其匹配的电控系统,对回路电流、变压器档位参数进行计算以确定最优设置,同时对控制回路进行组态、对调功器进行模式选择验证,最终完成了国产熔炉电控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实现。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国产陶瓷电熔炉的新型电控系统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可为高放废液玻璃固化装置构建提供参考。
2025年07期 v.45;No.314 110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周肖佳;昌正科;
针对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Control Rod Drive Mechanism,CRDM)动作机理和特征值提取难点,提出线圈电流信号、机械振动信号的数据预处理算法、以及基于同步平均理念的特征值提取算法,实现对单步运动中每个分动作时间的计算以及多步运动中分动作时间的一致性的统计,用于评估CRDM设备的动作性能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用于CRDM及同类型设备状态监测和健康管理系统的优化改进。
2025年07期 v.45;No.314 1106-1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奚琛;邓玺;倪亮;周建明;
为实现海水γ辐射原地快速准确监测,研制了一套基于LaBr_3闪烁体的海洋原位γ辐射监测装置,介绍了装置的设计方案和结构,通过实验测试、计算和仿真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能量分辨率<3.8%@662 ke V,能量线性度R~2=0.999 98,系统温漂<1道/8小时,海水中最小可探测活度MDA=538 Bq/m~3。系统性能满足事故初期海洋环境监测需求,并且经历了6个月海洋试验,性能稳定,运行正常,能满足海洋环境下长期运行的目标。
2025年07期 v.45;No.314 1112-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黎建伟;段毅林;毕仙鹏;王磊;张沛宇;谭逸凡;
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新型的低本底α、β测量装置。该装置采用1 mm厚的塑料闪烁体(塑闪),并在其表面喷涂5 mg/cm~2厚的Zn S(Ag)作为主要探测器,同时使用130 mm×62 mm×5.5 mm的平板塑闪作为反符合探测器。光电转换部分采用硅光电倍增管(SiPM),以实现对样品中α、β活度(浓度)的测量。在信号处理方面,基于FPGA数字电路实现了信号识别、反符合测量计数及通讯功能。通过使用标准放射源对测量装置进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α本底为0.102计数/cm~2·h,241Am的探测效率比为92.7%;β本底为4.338计数/cm~2·h,~(90)Sr/~(90)Y的探测效率比为62.2%。最终,采用3σ准则对仪器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测量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25年07期 v.45;No.314 1118-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0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李海萁;洪韬;刘晓莉;冯存强;
根据放射性树脂界面测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磁致伸缩原理设计了双浮子树脂界面检测传感器,实现了液位和放射性树脂界面的同时测量。创新性设计了具有双向位移反馈功能的辅助提升装置,规避了浮子卡滞以及被掩埋的风险,同时可在检测周期内动态调节浮子作业位置。通过模拟测试,确认该传感器能有效区分液面与界面信号,双参数测量结果具有明确特征差异;提升机构可显著降低浮子卡阻发生率。本研究为高放射性、多相流介质的界面监测提供了抗干扰性强、运行稳定性优化的新型解决方案,对乏燃料后处理系统的自动化升级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2025年07期 v.45;No.314 1123-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下载本期数据